專技通

      解決職稱問題??上專技通

      最全的政策信息網站

      我的位置:首頁>資訊中心>職稱政策>文章詳情
      專技通>資訊中心>職稱政策>文章詳情

      《吉林省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

      作者: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來源:吉人社規〔2021〕2號|icon452人看過
      發布時間:2024-09-03 16:27:29|更新時間:2024-09-03 16:41:51
      zanIcon
      62
      caiIcon
      0
      作者: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icon452人看過
      來源:吉人社規〔2021〕2號
      發布時間:2024-09-03 16:27:29
      更新時間:2024-09-03 16:41:51
      標簽:職稱評審
      摘要:《吉林省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于2021年10月20日發布,于2021年10月20日起執行。

            關于印發《吉林省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吉人社規〔2021〕2號

        各市(州)、長白山管委會、各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省直單位(部門)及直屬企事業單位,駐省中直有關單位,各評聘結合改革試點單位,省內有關企業:

        為貫徹落實《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40號)和《吉林省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吉辦發〔2018〕37號)精神,進一步規范職稱評審程序,保證職稱評審質量,加強職稱評審監督管理,提升職稱公共服務水平,現將《吉林省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2021年10月20日

       

        吉林省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規范職稱評審工作,加強職稱評審管理,完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根據《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40號)和《吉林省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吉辦發〔2018〕37號)精神,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職稱評審是按照評審標準、條件和程序,對專業技術人才品德、能力、業績的評議和認定。職稱評審結果是專業技術人才聘用、考核、晉升等的重要依據。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于全省各級職稱評審(聘)委員會、辦事機構(以下統稱評委會)以及與本省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以下稱用人單位)建立人事勞動關系的專業技術人才、在本省工作1年以上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稱評審工作。

        第四條 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以下簡稱省人社廳)是本省職稱評審工作的綜合管理部門,統籌行業主管部門、市(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開展職稱評審的統籌規劃、政策制定、平臺搭建、組織實施、工作指導和監督檢查。經省人社廳授權備案的行業主管部門、市(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專業化人才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學會以及用人單位等職稱評審服務機構(以下稱評審機構)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職稱評審的具體實施工作。

        第五條 職稱評審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突出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道德、創新能力、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

        第六條 省人社廳根據工作需要下放職稱評審權限,對相關評審機構的職稱評審工作進行監督指導。

        第七條 職稱評審工作采取自主評審、評聘結合和社會化評審三種形式。

        第八條 職稱評審采用體現專業技術人才職業屬性和崗位特點的分類評價標準。省人社廳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依據各職稱系列國家標準,結合實際制定省級標準。各市(州)參照制定市(州)級標準,各縣(市、區)參照制定縣(市、區)級標準,各自主評審(試點)單位參照制定本單位標準,并報省人社廳備案。單位標準不得低于所在縣(市、區)級標準 ,縣(市、區)級標準不得低于市(州)級標準,市(州)級標準不得低于本省標準,省級標準不低于國家標準。

        第九條 省人社廳指導各級評委會組建評委會專家庫,實行動態管理,管理期為三年,期滿應重新核準備案。專家庫構成要科學合理,主要以省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學會、企業以及行業管理部門等領域業內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公道正派的專業技術類專家為主,且經驗豐富、業內權威的基層專業技術類專家應占一定比例。專家庫原則上不得少于100人。已辦理離、退休手續的人員原則上不作為專家庫成員。

        第二章 組織管理

        第十條 省人社廳負責對各評委會實行分類授權評審機制。評委會須按照規定的評審系列專業、職稱等級和人員范圍開展工作,根據專業可設若干個評審組。未經授權擅自組建的相關評委會,其評審行為及結果無效。

        省人社廳對評委會及專家庫實行核準備案管理制度。核準備案時應明確評審機構、評審專業、評審層級、評審人員范圍、評審專家名單、評審量化標準、評審工作程序等內容。

        第十一條 省人社廳每年發布全省職稱評審工作安排意見,部署職稱評審工作。原則上每年第一季度開始部署上一年度職稱評審工作,當年第三季度末前完成評審工作。評委會須按照規定的評審系列專業、職稱等級和人員范圍開展工作。各系列(專業)職稱評審原則上每年開展一次。特殊情況須經省人社廳批準方可暫停開展或增加次數。

        第十二條 評委會原則上不得組建綜合性評審組。正高級評委會可以評審同系列或專業其他級別職稱,副高級評委會可以評審同系列或專業的中級和初級職稱。

        同系列或同專業的職稱評審委員會可采取聯合評審方式,共同開展評審工作。

        第十三條 各評委會須嚴格按照全省年度職稱評審工作要求,研究制定所屬專業的評審標準條件、評審規則及政策,具體指導本評委會受理范圍內申報人員、推薦單位、相關主管部門做好申報、審核工作。

        第十四條 評委會須按照以下程序開展工作:

        1.按照規定自主制定職稱評審條件,并報省人社廳審核、備案。

        2.自主評審和評聘結合單位的評委會依據評審條件組織本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分級分類申報;社會化評審評委會通過全省職稱申報系統統一申報。

        3.自主評審和社會化評審評委會結合申報情況,提出例會申請;評聘結合單位評委會根據申報人數和單位空崗情況,提出年度評聘數額意向,按人事管理權限,分別經省市縣人社部門核準后,并向省人社廳提出例會申請。

        4.經省人社廳批復同意后,各評委會按照規定程序自主開展職稱評審(聘)工作,并將評審(聘)結果報省人社廳核準備案。

        5.評聘結合單位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須在本單位評委會組織下開展,在職稱評聘期間須按照規定程序評聘,對非評聘期間引進的專業技術人才,可采取自主決定的方式予以聘任,并報省人社廳核準備案,不受當年崗位使用數額限制。

        第十五條 各評委會應加強日常工作管理,指定堅持原則、熟悉業務、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專門負責評委會日常管理服務工作。省人社廳將建立完善職稱工作人員獎懲機制,對工作業績和貢獻突出人員給予激勵,對造成嚴重工作事故或違規違紀人員按照相關規定追責處理,并建議調離職稱工作崗位。

        第三章 申報推薦

        第十六條 申報人員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符合相應系列或專業、相應級別職稱評審條件。

        1.申報人應當為本單位在職的專業技術人才,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人員、已辦結離退休手續人員不得申報參加職稱評審。

        2.申報人員受到記過以上處分的,在受處分期間不得申報參加職稱評審。

        3.“以考代評”“考評結合”按照國家、行業主管部門規定執行,考試成績合格即取得相應職稱資格。

        4.自由職業者、離崗創業人員按有關規定申報職稱。

        5.職稱申報不與申報人人事檔案存放機構掛鉤。

        第十七條 從域外引進的“高精尖缺”人才、海外留學回國人才、優秀博士后人才和省內高層次人才、成果轉化人才、離崗創業人才、激勵性政策扶持人才、援外人才、援疆人才、援藏人才、機關分流和部隊轉業人才、民營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城鎮化特色人才、農村實用人才、鄉村振興人才和新業態人才等按規定開展職稱評審、認定工作。

        第十八條 申報人一般應當按照職稱層級逐級申報職稱評審。特殊專業技術人才可適當傾斜。

        取得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可以直接申報高級職稱評審;

        對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側重考察其實際工作業績,適當放寬學歷和任職年限要求。

        第十九條 專業技術人員應加強繼續教育學習經歷,完成規定的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的學時。

        第二十條 推進職稱制度與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有效銜接,鼓勵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

        第二十一條 建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應省級目錄,取得目錄內職業資格的,可視同其具備對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并可作為申報高一層級職稱的條件。申報高一層級職稱評審時,資格起始時間自職業資格考試合格證書取得日期起算。

        第二十二條 專業技術人才跨區域、跨單位流動時,其職稱經評審管理機構確認后,即可在我省申報高一層級職稱。

        第二十三條 申報人員應在規定期限內按照全省年度職稱評審工作部署和各評委會具體要求,向本單位人事管理部門提交相關申報材料,并簽署《誠信承諾書》,承諾保證提交材料真實有效,未簽署《誠信承諾書》的不予受理。

        第二十四條 申報人員所在單位應建立相應考評推薦機構,考評推薦機構參與主體應由單位領導、紀檢監察干部、人事管理干部和本單位同行專家等方面人員組成。其中,人事管理干部應對申報人員的相應資格條件和相關證明材料進行審核,確保申報材料真實、有效、齊全、準確;本單位同行專家應對申報人員的專業能力水平進行評價;本單位領導應對申報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履崗盡責情況進行考評;紀檢監察部門要對整個考評過程進行監督。

        第二十五條 各單位應在公眾場所或工作網站對本單位申報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業績、成果等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經公示無異議或經查實無問題的,按照職稱評審管理權限逐級上報。

        第二十六條 凡是通過法定證照、書面告知承諾、政府部門內部核查或部門間核查、網絡核驗等能夠辦理的,不得要求申報人額外提供證明材料。

        第二十七條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單位的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職稱評審,由所在工作單位履行審核、公示、推薦等程序。

        自由職業者申報職稱評審,可由人才公共服務機構、人事代理機構、行業性社會組織等履行審核、公示、推薦等程序。

        第二十八條 單位須按照規定程序組織申報:

        1.實行職稱評聘結合或自主評審的單位,自主開展規定范圍內系列專業的職稱評聘工作。

        2.實行社會化評審的企事業單位,經主管部門(單位)審核無異議后,逐級報相關系列專業評委會評審。

        3.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單位申報人員,按屬地管理原則逐級報送所屬市州人社部門審核,經審核無異議后,由屬地市州人社部門正式行文委托相應系列專業評委會評審。省屬非公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單位申報人員,經本單位審核無異議后,正式行文報送相應系列專業評委會評審。

        第四章 受理、審核

        第二十九條 各評委會須按照統一時間、統一標準的原則分別受理各地區、各部門(單位)報送的申報材料,不得受理以個人名義申報的評審材料。

        第三十條 各評委會要按照相關規定對申報人員的基礎信息和相關材料認真審核,對不符合條件的申報材料予以退回;對申報材料不完整、不清晰、不規范的,應一次性告知推薦單位申報人員存在的問題和需補齊的材料,逾期未補充完善的,視為放棄申報;對弄虛作假、被實名舉報查實的人員予以備案,記入個人誠信檔案。各評委會在材料審核工作完成后,須對全部審核確認的參評人員進行5個工作日的評前公示。

        第五章 核準、評審、備案

        第三十一條 各評委會應在例會前5個工作日,以正式行文方式向省人社廳報送《例會申請》,并附《評委會專家庫名冊》《參評人員名冊》(附電子版)。評聘結合單位還應申報《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崗位數額核定表》。

        第三十二條 省人社廳對各評委會申報的例會申請進行審核后下發例會通知。各評委會從專家庫中抽取評委人選,進行例會評審。

        第三十三條 省直評委會委員人選原則上應由中直駐省單位同行知名專家、基層單位或非公經濟組織同行專家和省直同行專家按照3:3:4比例構成;市(州)評委會委員人選原則上應由中省直單位同行專家、基層單位或非公經濟組織同行專家和市直單位同行專家按照4:3:3比例構成;評聘結合單位評委會委員人選原則上應由外聘同行專家和本單位同行專家按照3:7比例構成。

        第三十四條 評委會委員組成一般為單數。按照系列組建的評委會須為25人以上,按照專業組建的評委會須為11人以上。出席評審會議的委員人數應當不少于當次應出席評審會議委員總人數的2/3.未出席會議的委員不得委托投票或后補投票。

        第三十五條 評委會設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1-2人。評委會主任和副主任由評委會全體委員推選產生。評委在同一評委會內一年參與評審不超過兩次。

        第三十六條 評委會根據申報人員的情況可下設相應學科專業評議組,每個評議組由5名以上專家組成。

        第三十七條 評委會評審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同意人數達到出席評審會議評委總人數2/3以上的即為評審通過。

        第三十八條 各評委會對參評人員實行分級分類評審。對評聘分開事業單位和企業里的參評人員實行分類評審;在同一系列里,對參評人員按省、市、縣三級分組評審。

        第三十九條 各評委會在職稱評審中采取盲評初審、答辯復審、專家共議和現場公布結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第四十條 各評委會須建立評審會議記錄備案制度,記錄內容包括開會日期、參加評委名單、會議議程、評審過程中重要情況和意見、投票結果等。會議記錄須有會議主持人、記錄人員和紀檢監督人員簽名,做好存檔工作。

        第四十一條 評聘分開或自主評審系列評委會按照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分別不高于申報人員45%、55%、70%的比例確定評審通過人員。評聘結合一般應在單位空崗數額的40%以內自主評審。單位評聘矛盾突出,符合條件人員較多時,可以根據實際適當突破,但應保證不超單位空崗數額的80%。

        第四十二條 各評委會須在評審工作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向省人社廳報送以下相關材料:

        1.評審工作情況報告(正式行文并附電子文檔)。內容包括:評審會議的基本情況、申報人數、通過人數、未通過人數及需要說明的問題等;

        2.《評委會評審通過人員名單匯總表》及電子版;

        3.其他需要報送材料。

        第四十三條 省人社廳分期分批對各評委會評審結果進行集中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經公示無異議或經調查核實無問題的人員,由省人社廳統一發文公布。未經省人社廳公示備案的評審結果一律無效。

        第四十四條 省人社廳公示備案結束后,各評委會到省人社廳領取相應級別和數量的職稱空白證書,按照省人社廳下發的職稱證書編碼規則自行打印后報省人社廳統一用印,用印后由各評委會做好職稱證書發放工作。評審通過人員資格取得時間以該評委會評審通過年份的1月1日為準,評聘結合單位評審通過人員崗位聘用時間自評審結果公布之日起算。

        第四十五條 職稱評審工作結束后,各評委會須及時將相關證表及復核材料返還參評人員所在單位。

        第四十六條 省人社廳建立全省職稱評審信息化管理服務系統,逐步實現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推行“不見面”高效便捷服務。

        省人社廳推行職稱電子證書,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具有同等效力。在保障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提供職稱信息查詢驗證服務。

        第六章 紀律監督檢查

        第四十七條 職稱評審工作由申報人員所在單位、主管單位和相關受理機構三方面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檢查。各評委會例會期間須主動接受同級及上級紀檢監察部門監督檢查,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絕。省人社廳組織市(州)人社部門和監督專家組成的檢查組,對各評審機構和評委會職稱評審材料審核情況、評審組織情況、公示情況及信訪舉報案件辦理情況、評審制度建設與執行情況、評審檔案保管情況以及工作人員遵紀守法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對有重大失誤和重大違紀違法行為的評委會,給予停止職稱評審業務或取消授權的處理。

        第四十八條 各級人社部門、省直各部門和各評委會要建立完善職稱評審誠信檔案和失信黑名單制度,具有下列違法違紀違規情形之一,實行“一票否決”,立檔備案,嚴肅追責。

        1.申報人通過提供虛假材料、剽竊他人作品和學術成果或者通過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職稱的,由人社部門或者職稱評委會組建單位撤銷其職稱,并記入職稱評審誠信檔案庫,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記錄期限為3年。

        2.申報人所在工作單位未依法履行審核職責的,由人社部門或者評委會組建單位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批評教育,并責令采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3.評委會組建單位未依法履行審核職責的,由人社部門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批評教育,并責令采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取消其職稱評審權,并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4.評委會未經核準備案、有效期屆滿未重新核準備案或者超越職稱評審權限、擅自擴大職稱評審范圍的,人社部門對其職稱評審權限或者超越權限和范圍的職稱評審行為不予認可;情節嚴重的,由人社部門取消評委會組建單位職稱評審權,并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第四十九條 各評委會要嚴格執行物價、財政部門核準的收費標準和評審費支出標準,自覺接受監督和審計。

        第五十條 省人社廳會同相關部門依法依規清理規范各類職稱評審、考試、發證和收費事項,大力查處開設虛假網站、制作和販賣假證等違紀違法行為,打擊考試舞弊、假冒評委會、擾亂職稱評審秩序、侵害專業技術人才利益等違紀違法行為。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一條 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施行。此前有關職稱評聘工作有關規定與此辦法不一致的以此件為準。

        第五十二條 本辦法由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負責解釋。

      聲明:該作品系作者結合法律法規、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處理。【投訴通道】

      文章推薦

      熱門推薦

      職稱指南:
      職稱政策熱門文章
      《湖北省職稱評審委員會管理暫行辦法》
      《湖北省職稱評審委員會管理暫行辦法》發行于2021年11月17日,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重慶市職稱評審管理辦法》政策解讀
      《重慶市職稱評審管理辦法》規范職稱評審,確保質量。適用于全市企事業、社會團體等。評審委員會按系列組建,專家庫隨機抽取,需具備相應職稱并遵守規定。申報人需守法、有職業道德,符合條件。申報程序因單位性質、歸屬不同而異,一般經單位、主管部門至人社部門推薦。自由職業者、市外派駐人員等也有明確路徑。具備自主評審權單位可靈活操作。
      《西藏自治區建設工程系列職稱評審辦法》
      《西藏自治區建設工程系列職稱評審辦法》于2024年6月27日發布,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
      《河南省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發行于2022年5月31日,自2022年5月31日施行。
      《重慶市職稱評審管理辦法》
      《重慶市職稱評審管理辦法》于2021年7月9日發行,于2021年7月9日起執行。
      《河南省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政策解讀
      《河南省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政策解讀闡述了《辦法》的制定背景、主要內容和創新特點。其中,創新特點一欄詳細解讀了職稱評審范圍、評審主體、評價標準和評審服務,全方位確保職稱評價的公正和科學。
      《青海省職稱評審管理辦法》
      《青海省職稱評審管理辦法》發行于2022年10月8日,自2022年11月10日起施行。
      《四川省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
      《四川省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于2020年12月21日發行,2021年2月1日起執行。
      職稱攻略
      最新問答
      職稱評審中論文和業績哪個更重要?
      申報問題78天前回復
      在申報職稱時,業績材料是評審的重要依據。具體而言,能夠作為業績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實際參與的施工合同及其關鍵頁(如封面、雙方簽字頁、法人代表簽字頁),以證明項目真實性及參與程度;設計方案、技術方案、解決方案及施工圖設計等專業技術文件,需附有本人簽名或職務證明,以體現個人貢獻;獲得的獎項、課題參與證明需附上舉辦單位的正式文件、獲獎證書、課題結題報告及查詢網址、截圖等,這樣才能保證材料的權威性和可驗證性。 會議記錄、簽到表、聘任聘書、施工竣工報告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佐證材料,它們共同構成了全面反映個人職業能力和業績的申報體系。
      申報職稱時什么材料可以作為業績?
      申報問題202天前回復
      在申報職稱時,業績材料是評審的重要依據。具體而言,能夠作為業績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實際參與的施工合同及其關鍵頁(如封面、雙方簽字頁、法人代表簽字頁),以證明項目真實性及參與程度;設計方案、技術方案、解決方案及施工圖設計等專業技術文件,需附有本人簽名或職務證明,以體現個人貢獻;此外,獲得的獎項、課題參與證明需附上舉辦單位的正式文件、獲獎證書、課題結題報告及查詢網址、截圖等,確保材料的權威性和可驗證性。同時,會議記錄、簽到表、聘任聘書、施工竣工報告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佐證材料,它們共同構成了全面反映個人職業能力和業績的申報體系。
      達不到評審條件規定的學歷還能申報職稱嗎?
      申報問題203天前回復
      對于未達到評審條件規定學歷的專業技術人員,如果確實具備真才實學、突出能力、特殊成果或顯著業績,政策允許其逐級破格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但需注意,資歷方面原則上不得破格。若需破格申報高級職稱(含正高),還需經過兩名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正高級工程師的推薦,并報職改辦審批通過。而且,初級職稱的申報并不實行破格制度,需嚴格按照規定的學歷和條件進行。
      如果工作崗位發生變動應當如何申報其他系列職稱?
      申報問題203天前回復
      如果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崗位發生變動,需轉評申報其他系列職稱時,應遵循以下步驟: 1、應確保在新崗位工作滿一年及以上,且年度考核達到合格以上標準;2、需滿足新專業系列的申報條件,方可進行平級轉評。 不過需要注意,同一年度內不得同時進行轉評和晉升操作。完成轉評后,當需要晉升上一級職稱時,原任職年限可合并計算,且與新崗位職責相關的工作業績將作為晉升的重要依據。對于高校教師系列申報雙師型職稱的,還需先取得主系列職稱。 此外,專業技術人員在同一年度內不得申報兩個及以上不同專業的職稱。
      申報職稱對論文數量有硬性要求嗎?
      申報問題203天前回復
      申報職稱時,對論文數量的要求不是一概而論的,而是根據職稱系列及申報者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 對于工程系列等實踐性、操作性強,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政策明確不作論文(著作)的硬性要求,允許以專利成果、項目報告、工作總結等實踐成果替代。也是為了鼓勵專業技術人員注重實踐創新,減少不必要的論文壓力。 然而,對于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等研究屬性明確的領域,仍保留對論文的一定要求,以此來保證學術研究的連續性和深度。
      一建、二建可用于申報職稱嗎?
      熱搜問題203天前回復
      一建和二建證書不僅是執業資格的象征,也直接關聯到職稱申報。具體來說,一級建造師(一建)證書持有者,其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已達到中級工程師的相當水平,因此可作為申報高級工程師的資格條件之一。 而二級建造師(二建)證書則相當于助理工程師(助理級)水平,是申報中級工程師職稱的有效依據。這一政策是國家對建筑行業專業人才成長的認可與鼓勵的體現,同時也為從業人員提供了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乱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中的精品一区的|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理论亚洲区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无线乱码一区二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在线免费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非洲|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日产一区日产2区|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国精品无码A区一区二区|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麻豆剧传媒果冻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99精品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文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麻豆|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