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職稱考試?日常我們獲取職稱的方式有叁種,分別是:認定、評審、考試。簡單來說,職稱考試就是指以考試代替評審,讓專業技術人員直接參加,沒有嚴格的學歷或者專業要求,但需要一定的從業經驗,考生按照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參加統一組織的考試,只要考試成績合格即可獲得相應的職稱。
相對于職稱評審,職稱考試一般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成績公布也相對較快。接下來小編將從叁個方面詳細介紹一下“什么是職稱考試”,一起來看看吧。
一、職稱考試的定義
職稱,顧名思義就是職務名稱,理論上來說指的是對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登記稱號,而職稱考試就是國家根據專業情況,統一設置考試大綱、統一考題、統一組織考試,對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水平進行評價的方式。為的就是讓專業技術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有一個憑證,從而更好地勝任所從事的工作。
二、職稱考試的形式
職稱考試一般是在全國范圍內或者省范圍內統一進行組織,考試時間、大綱、合格標準以及命題也都是統一的,像衛生系列相應級別的專業技術考試就是全國范圍內組織,塬則上是每年進行一次,通過考試來取得專業技術資格。
三、職稱考試的專業
職稱考試的專業,大家常見的有:經濟、會計、統計、審計、衛生技術、船舶、翻譯、出版、計算機技術與軟件、通信等10個專業類別,這些專業的技術資格考試成績只要合格,即可取得相應職稱,不用進行職稱評審或認定。
小編在線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通過考試來取得職稱只發生在初級和中級職稱中,而高級一般都得通過評審的方式取得。例如像醫生這類職業,主治醫師屬于中級職稱,可通過考試取得,但是副主任醫師就屬于高級職稱,需通過評審的方式才能獲得。而且有些職業的高級職稱,還實行了考評結合,即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審的依據之一。
我國為了深化職稱改革,建立科學、客觀、公正的職稱評價體系,從1990年9月開始就建立了職稱考試制度。隨著職稱考試制度不斷完善,考試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更新和優化。現如今,職稱已經是職場人在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促進人才選拔和使用、提高職業競爭力等方面的重要依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