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新余市2024年職稱評審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余人社字(2024)50號
各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群工作部),市直各單位:根據省人社廳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新余市2024年職稱評審工作實施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根據《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贛辦發(2017)17號)《江西省職稱評審管理辦法(試行)》(贛人社規(2022)5號)和《關于做好2024年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贛人社字[2024)100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做好2024年全市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人員范圍
(一)在我市各類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上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且符合相應資格條件的人員,以及在我市就業創業的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員。其中,省外來余人員須按《省外來贛人員專業技術資格確認暫行辦法》(贛人社發(2012)31號)辦理專業技
術資格確認后,方可在我市申報高一級職稱。(二)在我市就業創業的港澳臺專業技術人員,以及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或我省頒發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居住證的外籍人才。
(三)留學回國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職稱,按照《關于印發江西省留學回國人員專業技術資格審定辦法的通知》(人社發[2013)26號)文件規定執行,其適用對象為剛性引進來我市企事業單位工作的留學回國人員,不包括在我市工作后再公派或自費到國境外留學人員。
(四)援疆援外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職稱,按照《關于進一步明確援疆援外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有關政策的通知》(贛人社發[2017)41號)有關規定執行。
(五)不在我省企事業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但其人事檔案在我市各級人事人才服務中心或就業創業公共服務部門(原人才流動中心)托管的專業技術人員。人事關系和社保關系不在我市,但在我市創新創業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碩士及以上)可在我市按屬地原則申報職稱。
公務員(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離退休人員不得參加職稱評審。
二、申報渠道
全省職稱申報評審(含認定和審定)工作均使用“江西省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評審系統”(網址:https://hr.jxhrss.gov.cn/zcxt)。申報人員、用人單位、主管部門、人社部門和評委會均須使用該系統,實行職稱申報、審查、繳費、評審、發證、查詢等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
(一)各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應通過其用人單位(包括國有企事業單位編外、人事代理人員)申報,個人系統賬戶由用人單位創建。國有企事業單位賬戶按隸屬關系自上而下創建。民營機構單位賬戶分類歸口創建。單位賬戶創建規則按照《江西省職稱申報評審系統組織機構創建規則》(見附件1)有關規定執行(已創建的單位無需再創建)。
(二)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員,按屬地原則,由所在地縣(區)職稱辦負責創建其個人賬戶,直接向縣(區)職稱辦申報職稱。
(三)不在我省工作但其人事檔案在我市各級人事人才服務中心或就業創業公共服務部門(原人才流動中心)托管的專業技術人員,由其人事檔案托管部門負責創建其個人賬戶,直接向其人事檔案托管部門申報職稱。
(四)鼓勵新型職業農民參加農業系列職稱評審,縣(區)人社部門可為屬地新型職業農民直接創建個人賬戶申報農業系列職稱。
三、學歷資歷
符合國家《專業技術職務試行條例》和《江西省專業技術資格條件》中所規定的各系列學歷、資歷條件的人員,可以正常申報相應的職稱。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員也可正常申報晉升相應的職稱:
(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可申報副高級職稱:
1.大學專科畢業后,取得中級職稱并受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
滿7年以上,期間取得本科以上學歷。2.1984年底以前畢業的大學專科畢業生,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18年,取得中級職稱并受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滿7年以上。
3.中專畢業后,一直在生產型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30年以上,取得工程師資格并受聘工程師職務滿5年以上。
4.理工類大專畢業后,在企業及縣以下事業單位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滿15年,且取得工程師職稱并受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滿7年。
(二)符合下列條件,可申報中級職稱:
1.中專畢業后,在生產型企業和農場,縣、鄉農林牧漁水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20年以上,受聘助理級滿4年以上,可申報工程師、農藝師、畜牧獸醫師資格。
2.本科畢業后在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或大專畢業后在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3年以上且仍在企業工作的,可不受臺階限制直接申報中級職稱。
(三)在工程系列職稱評定工作中,取得預備技師職業資格的技師學院全日制畢業生、取得高級工職業資格的技師學院和高級技校的全日制畢業生、取得中級工職業資格的技工院校全日制畢業生可分別按本科、大專、中專學歷人員同等對待,職業資格工種、畢業專業須與申報職稱系列專業相對應。
(四)申報人員學歷、學位、資歷(資格、聘任時間)、工作年限、業績(含論文、論著)等終算時間為2023年12月31日:時間按年頭計算。業績從取得現資格之年起計算。
四、資格條件
(一)按照省職稱辦部署,對已完成專業技術資格條件修訂工作的職稱系列(專業),按新修訂的資格條件執行;未完成修訂工作的,暫按原條件執行,具體以各高評委會組建單位年度評審工作通知為準。
根據省人社廳有關文件規定,資格條件是通行的基本條件:即起點標準,各級專業評委會要制定具體量化要素指標和賦分值,形成符合本專業實際具有本專業特色的評價體系。
(二)根據《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江西
省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應目錄》的通知》(人社發[2019)22號)和《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江西省國際職業資格比照對應職稱目錄(2022年版)>的通知》(贛人社字(2022)325號),專業技術人員取得目錄內職業資格并符合目錄有關要求的,可申報高一級職稱。按照有關規定,取得監理工程師職業資格并聘任相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可認定其具備工程師職稱,可申報高一級職稱。國家對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有新規定的,按照新規定執行。
(三)從機關流動到企事業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可按照《關于從機關流動到企事業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人員評審專業技術資格有關問題的通知》(贛人社發(2016)18號)有關規定執行,其中到企事業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2個月以上的終算時間為今年6月底。
(四)對于我市引進的急需緊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職稱問題,各級評委會可根據《關于面向國內外引進優秀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工作方案》(贛才辦字(2008)5號)有關規定,在評審工作中按其實際專業技術水平、能力和貢獻,對其在國內外取得的專業技術業績予以充分認可,比照同類人員優先確定相應專業技術資格。
(五)對具有特殊潛質、在某一專業領域成果顯著、知名度高、社會和業內認可,為我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可按《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江西省有突出貢獻人才高級職稱評審辦法>的通知》(贛人社發[2021)30號)文件規定,申報評審相應的高級職稱
(六)專業技術人員崗位發生變化的,經單位考核合格,方可申請跨系列轉評同級職稱,并按新系列申報條件申報職稱,其專業技術人員資歷計算可按轉評前后實際資格和聘任時間累計計算。轉評人員當年度不得申報高一級職稱。未經轉評的人員,不得跨系列申報高一級職稱。
五、有關政策
(一)規范開展專業技術資格考核認定。嚴格按照《江西省專業技術資格考核認定辦法》(贛人社發(2013)30號)有關規定開展專業技術資格考核認定工作,2024年市屬單位的考核認定工作分別在5月和11月進行網上申報。
(二)規范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推薦。按照國家《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6)77號),對于全面實行崗位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學術技術水平與崗位職責密切相關的事業單位,應在崗位結構比例內開展職稱評審。各級人社部門要對單位年度職稱申報人數進行事先審核控制,嚴格在核定的崗位結構比例內有空崗的情況下按規定進行申報評審。各事業單位要合理科學逐年使用空缺崗位。對現聘人員和已評未聘人員之和已超過核準結構比例的事業單位(含自主評審的事業單位),一般不得組織申報推薦。對事業發展需要確需申報推薦的,經市職稱辦統一并報省職稱辦核定后,采取多退少報(超結構比例10%以內的退二報一,超結構比例10%以上的退三報一)或按不超過核準高級崗位3%的比例確定推薦申報高級職稱職數。各縣(區)、各部門上報市職稱辦時間截至5月13日。
(三)加大服務企業人才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引導鼓勵廣大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職稱。認真執行《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工作的若干意見》(贛人社發(2019)23號)繼續開展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直接申報評審高級經濟師職稱工作。鼓勵企業建立職稱晉升激勵機制,將職稱評審結果與職務晉升、績效、薪酬待遇等掛鉤。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取得高級職稱的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給予獎勵。
(四)拓展優化職稱評審專業。圍繞國家、我省重大戰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時將發展態勢好、從業人員規模大、人才需求高的專業納入職稱評審范圍。新增網絡安全工程、旅游經濟、技術經濟等三個職稱評審專業。省職稱辦將建立職稱評審專業目錄,實行清單式管理。
(五)認真落實職稱支持政策。貫徹落實《關于鼓勵支持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若干措施》(贛人社發(2021)32號),加大鄉村振興人才支持力度。認真執行《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等有關工作的通知》(贛人社字(2020)178號),落實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職稱評審政策。引導鼓勵高技能人才申報職稱評審。高技能人才可按規定申報工程、農業、工藝美術、文物博物、實驗技術、藝術、體育、技工院校教師等系列職稱,打破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中的“獨木橋”“天花板”
(六)鼓勵推行專業技術職稱自主評審。對自我約束能力較強,專業技術人員相對密集、學科、專業、職稱結構較為合理的單位,可以申請實行“自主評審”,報省人社廳批準后組織實施。加強對新鋼公司、新余學院等自主評審單位的業務指導,提升評審質量。
(七)加大服務重點產業發展力度。突出服務我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用好特色產業職稱評審“指揮棒”,推廣地方特色產業職稱評審。鼓勵和引導全省鋰電企業及其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我市主辦的鋰電工程高中級職稱評審。南昌、贛州、鷹潭、九江、景德鎮、萍鄉、吉安等設區市開展了虛擬現實(VR)、稀土、現代家具、銅加工、物聯網、紡織服裝:陶瓷工程、工業陶瓷、電子信息等特色產業職稱評審,我市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均可申報。
(八)加大數字經濟人才供給力度。為服務我省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進一步加大數字技術人才培養和供給力度,對參加江西省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并取得初級、中級專業技術等級證書的人員,認定其具備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無需換發職稱證書,取得高級專業等級證書的,可作為申報評審高級工程師的重要參考。
(九)推進繼續教育與職稱評審有效街接。根據《江西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辦法(修訂)》(省政府令259號)規定,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情況應當作為聘任專業技術職務和申報評定更高一級資格的重要條件。各地各部門應支持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活動,逐步規范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2024年繼續教育學時要求在各系列(專業)職稱申報通知中另行明確。
(十)明確延期申報政策。嚴格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受到黨紀、政務、行政等處分或因犯罪受到刑事處罰的專業技術人員,在處分決定或刑事判決作出當年以及受處分期(影響期)或受刑事處罰期間不得申報職稱。
六、有關要求
(一)凡要求按空崗數或崗位比例推薦申報的系列,按照層級管理原則,市直和縣(區)事業單位須經同級人社部門核定崗位后,5月15日前將《2024年度新余市事業單位職稱申報計劃審核表》(見附件2)報到市人社局專技科,縣(區)申報單位的申報計劃由縣(區)人社部門審核匯總后上報到市人社部門。具體申報要求及時間安排見附件3、附件4.
(二)根據余社會信用領導小組字(2017)1號文件要求,申報人員須提供信用新余網(網址:www.creditxy.gov.cn)查詢生成并經單位蓋章的“個人信用報告”,報縣(區)人社部門或市直主管部門審核備案。
(三)申報人員要按照《關于加強全省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誠信體系建設的意見》(贛人社發(2013)27號)和《關于進一步規范專業技術資格申報材料的通知》(贛人社發(2014)19號)要求,誠信申報專業技術資格,在規定時間內登錄系統填寫申報信息,并按要求掃描上傳清晰的電子版證明材料,同時在網上簽訂《個人承諾書》。社保參保信息等能通過數據共享自動提取的,不再要求申報人提供。申報人員上傳個人材料應清晰準確,避免出現漏報、錯報、未放指定位置等情況,由此導致的后果由申報人員自行承擔。申報材料報至評委會后,不再補充材料。
(四)申報人員在登錄系統填寫申報信息時應注意:
1.2002年后取得的學歷提供《教育部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備案表》(上學信網免費申請),并在“學信網驗證碼”欄目中填入12位數的驗證碼(驗證有效期要在2023年12月底前有效);根據教育部《關于取消高等教育學歷認證收費以及調整認證受理范圍的公告》,2001年及之前取得的學歷提供《中國高等教育學歷認證報告》(上學信網免費申請),其他無法通過網站查詢的學歷須上傳學業成績單,或學籍表,或畢業生登記表等相關佐證材料;取得港澳臺地區的學歷學位的,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的《港澳臺學歷學位認證書》;取得黨校、中專學歷的,提供學籍卡或畢業生登記表等相關材料;2008年以后的技工院校畢業生提供網上畢業證書查詢結果;2008年之前的技工院校畢業生提供畢業生登記表或學籍卡。
2.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職稱上傳的論文、專利均須進行檢索審驗,具體按贛人社發(2013)27號文有關規定執行。
3.事業單位申報人員須上傳《事業單位崗位聘用人員備案表》、《工資變動審批表》。
4.企事業單位申報人員按要求據實填寫社保情況(在本省參保的在選擇參保地后系統自動鏈接),在外省工作但人事檔案在我市各級就業創業公共服務部門(原人才流動中心)的人員可以上傳省外社保證明。
(五)用人單位要堅持評用結合、以用為本,充分發揮用人主體作用,對申報人員的職業道德、工作表現及工作業績進行考核評估,嚴格把好推薦關,不符合資格條件的一律不得推薦。要按照科學規范、公正公平原則制定推薦方案,推薦方案應報主管部門黨委(黨組)審定并報同級人社部門備案。要切實履行好審核、公示、推薦等程序,按照“五個公開,一個承諾”要求,對職稱政策、崗位職數和推薦名額、推薦方案、申報材料(個人工作經歷、業績清單及原件)、推薦結果等五個方面材料在單位內部進行不少于5個工作日的公示公展,對單位職稱推薦工作符合政策要求和對申報人員信息材料真實有效性的審核進行承諾,人社部門將會同主管單位對公示情況進行抽查。公示結果及本單位年度職稱申報人員匯總表(見附件5、附件6)由單位報同級政府人社職稱部門備案,縣(區)申報單位的公示結果和申報人員匯總表,由縣(區)人社部門匯總后報市人社部門;未按要求公示上報的材料一經查實,當年不再受理。評審結束后,用人單位要及時下載打印評審通過人員電子評審表,用印后存入其個人人事檔案。
(六)主管部門、縣(區)人社部門要認真審查申報推薦材料,重點審查申報人員是否符合條件、申報材料是否真實有效、申報信息是否準確完整、申報推薦程序是否規范、申報系列專業是否與崗位和從事專業一致。對不符合申報條件或不符合申報要求的,注明存在問題并及時退回;對弄虛作假或舉報核實確有問題的,取消申報資格并記入誠信體系。主管部門在推薦報送前,還須以適當方式對申報人員信息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于5個工作日。高級職稱申報推薦結果須經主管部門黨委(黨組)研究,并將黨委(黨組)會議記錄蓋章件報同級人社部門。
(七)評委會要在規定的評審權限、評審專業范圍內,按照《江西省職稱評審管理辦法》(贛人社規(2022)5號)開展評審工作,制定評審方案,規范評審程序,創新評審方式,堅持客觀公正、好中選優原則,實行比例控制,從嚴控制通過率,切實提高評審質量;實行封閉評審,執行回避制度,避免外界干擾,嚴格保密各種評議意見;堅持民主評議、獨立評審,充分尊重專家意見。市人社(職稱)部門對各級評委會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各專業評委會的評委庫實行動態管理,每年調整一次,入庫成員連續擔任執行評委的期限原則上不超過3年。實行評委會及成員評估備案制度,對有不良表現的評委將及時進行調整撤換。對評估不合格或明顯違背職稱政策的評委會,其當年評審結果無效,并視情況對其進行整頓或予以撤銷,按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根據有關規定,我市評委會評審結果由市人社局匯總后在新余市人社局網站(http://www.xyhrss.gov.cn/)上公示5個工作日,接受社會監督。
(八)認真落實省、市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嚴肅職稱工作紀律,確保職稱工作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一是要層層落實把關。在資格申報、審核、評審等環節實行“誰審核,誰簽名,誰負責”的管理責任制。二是要完善監督機制。認真貫徹執行“五公開、一監督”制度,使職稱工作的全過程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始終成為“陽光透明”工程。三是要強化責任追究。堅決杜絕假學歷、假資歷、假業績等弄虛作假行為,經查實一律取消申報資格,并自查實之日起三年內不得晉升。單位串通舞弊的,取消該單位二年的申報資格。凡未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開展申報、審核與評審工作的部門、評委會,應立即予以糾正,并視情節輕重追究有關部門與責任人員的責任,切實維護職稱工作的嚴肅性和公信力。對申報評審過程中出現的違紀違規行為,單位和個人均可向各級政府人社(職稱)部門、紀檢監察部門舉報。市人社局舉報電話:6736357、6736557、6736889.
本意見未盡事宜,按照國家和我省職稱評審有關政策規定嚴格執行。職稱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各地各單位要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確保今年職稱評審工作任務順利推進、圓滿完成。
新余市各級職稱辦咨詢電話
市本級:0790-6736557
高新區:0790-6860059
分宜縣:0790-5881697
渝水區:0790-7201083
仙女湖區:0790-6853669
附件:
1.江西省職稱申報評審系統組織機構創建規則
2.2024年新余市事業單位職稱申報計劃表
3.2024年全省高級職稱評審計劃
4.2024年新余市職稱評定工作時間安排表
5.2024年XX單位申報材料公示結果備案表
6.2024年XX單位職稱申報人員匯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