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審對于很多專業技術人員來說,都是需要認真細致地準備的,畢竟中間涉及到的細節太多。而對于初次參加職稱評審的人員來說,對于評審的事項并不是那么熟悉,所以就很容易走進誤區,進而導致評審不通過,只能明年再申請了。
你的職稱評審為什么不達標?今天小編就帶著這個話題和大家好好聊聊,希望可以幫到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基礎條件不符合。
一般來說,不管是申請初級、中級還是高級職稱,在學歷、專業、繼續教育、工作年限等等這些硬性條件方面不符合的話,在初期的資格審核就會被淘汰掉,也就更不會到后面的評審了。
2、申報專業和業績材料方向不一致。
在職稱評審中,業績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是申報人在該專業領域里的經驗、能力、水平的集中體現,從事什么專業的工作就需要提供相對應的業績材料,如果申報專業和業績材料不一致的話,就會影響到評審結果。而且在選擇業績材料的時候優先選擇含金量高且集中在近5年內的項目。
3、項目參與度較低。
評審資料里還需要提供項目資料,一般來說,證明材料越豐富,就說明項目參與度越高。所以在準備申請職稱評審之前,一定要將這些材料多多留存,養成習慣,這樣在申報的時候就不至于材料不齊全從而影響評審結果。
4、論文沒有在規定期刊發表。
職稱評審對于刊物的要求一定是正規期刊,且發表的論文內容和申報專業一定要保持一致,不然會直接判為無效論文,在非法期刊發表的論文,會被直接認定為不合格。
5、面試答辯環節表現不好。
一般來說,中級以下職稱評審不涉及面試答辯,中級的話隨機抽取,中級以上,面試答辯就是必須的了。而這不單單是考察申報人對于自己業績材料的熟悉程度從而考察材料的真實性,也是對申報人的心態考察。如果過于緊張,很多問題回答不上來,即使材料準備得不錯,通過率也會受到影響。
6、頻繁更換工作。
如果經常跳槽,頻繁更換工作,尤其是在短時間內的話,對于申報人來說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積累業績和經驗,對職稱評審就并沒有優勢可言。而且很多支撐材料都需要單位協助出具,如果頻繁更換,材料收集起來也很有難度。